華嚴學苑推廣教育中心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華嚴學苑推廣教育中心

~~~~~~~~~~~~~~~~~~~~


您沒有登錄。 請登錄註冊

4/17 第六課討論區

+3
cloudgarden
jsmtseng
Admin
7 posters

向下  內容 [第1頁(共1頁)]

1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1月 22, 2015 7:17 am

Admin


Admin

《非常心經》(一):第六章 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
附件
4/17 第六課討論區 Attachment6.心經(一)第六課--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.doc
您無權下載這里的附件。
(55 Kb) 下載 2 次

https://huayeneducation.666forum.com

2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jsmtseng 周一 4月 20, 2015 2:51 pm

jsmtseng



第六課 ──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
經典所言,其表露的是生命的作用和作用的現象,若當成知識來研究,就看不到這生命的運作;這是真實生命的存在、現象及其運作方式,因為是生命的主流在活動,能感受到那股力量。

這個行法的下手處「觀自」開始,轉移到「行深」,再轉移至「照見」;「照見」爾後則要「度盡」。這些個轉化很壯觀,「在菩薩」的境界裡是,從「般若波羅蜜多」再轉化過來,變成「五蘊皆空」,五蘊皆空再轉過來,苦厄就通通消除;就在實修過程中,從這裡慢慢去體會什麼叫「真實的生命」。

「觀心的法門」、「觀照的法門」其重點是回歸「四聖諦」的「苦諦」,換言之,修學佛法之標的是要「離苦」。 苦的真相是因煩惱而生;要認清煩惱的產量不大,但是它的滲透性、感染性很強大,所以要留意,不要被境所轉。

《心經》本就是一個相當大、非常宏觀的法;從宏觀面、用新的解讀方式來談「苦」、「集」、「滅」、「道」。虛幻的人生就是「苦」,為何會執著此虛幻的人生,便是「集」,把苦、集都滅了,真實人生才會顯現出來,然後如何安住於此、如何到達這裡,這就是「道」;因此,苦、集、滅、道,便都很清楚了,由此來看非常宏觀。

記憶的資料是「我執」,合理的推理是「法執」,這兩個都要破。雖然這兩者要破除,但生命的定位依舊存在,生命本質繼續在發光、發亮,那才能叫作阿羅漢。

真實生命存在,在於定位,定位之後,開始從疑情下手去修行,而第三個目標則是兌現真實的生命,但不做特別的追求。只要能定位、修行,目標必然達成,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,然而當你急著要成就時,這本身就會產生問題。

定位以後要能安住才能修,要如何安住於迷真、執妄之間,如何可以處理得很好,將原本是迷真執妄,將「妄」那部分的執著破掉,而將迷真這部分的「真」顯露出來,這叫「破妄顯真」,即是修行。

現在有了高度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要將苦厄除掉便容易了;透過三輪體空的觀照,照見五蘊皆空,於是一切苦厄就超越過去了。這裡的「度一切」,也就是一切全部度盡了。

修行人一定要有宏觀的量,然後要有微觀的行,實踐一定從微觀來,並且要很微細、很具體,不能大而化之。然而整個「教」的指導卻必須宏觀,如果心量不夠大,「教」的指導境界不夠廣,行到何處都不知道,會很容易迷失,以至於認真修行的過程中,到某個地方便卡住了,產生一種瓶頸,被意識形態給鎖住了,若無「教觀」的引導,是不會轉;就不敢破;而最好是放鬆自己,休息一段時間……三個月後回來接下去修,馬上就突破了。但假如就放下這個法門,立刻換另一個法門,那是不對的而且已經產生慣性,過幾年,同樣的毛病又會產生,於是法門換來換去,即使修了三百年,還是三年的程度。承擔的人生是一發覺問題就要去解決,而不要逃避;解決的方法,一定可以找得到。

《心經》的第一段這四句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事實上所講的都是「波羅蜜多」,沒有講到「般若」。其實這是行法上一個很重要的主題、主要結構,行法的基礎架設起來後,這是「定」的部分,後面才講「慧」。從這裡,先講到達「般若」境界的那條途徑怎麼走,後面再講「般若」是什麼。

3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學員林聿青 作業繳交 周二 4月 21, 2015 5:32 am

cloudgarden



本課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來得正是時候,因為我以持大悲咒來填滿生命空間,漸漸有了瓶頸。
課文中提到:「為何停在某個階段裡那麼久而無法突破?此即「教」的宏觀不夠,」我不甚了解教觀的含意,不過和上說:「遇到瓶頸時,最好放鬆自己,」倒是給了我一個啟示,我可能太緊張了。
為了達到「用正念填滿生命空間」的目標,我從睡醒就開始持咒,抓到時間就持,趟下來睡時也持,夜裡偶而醒來也趕快持。本來是想以一天六十遍為目標,結果越持越多,多到自己都糊塗掉,到底持到哪裡去了! confused
自我觀察的心得是,執著於「用正念填滿生命空間」,反而搞得大腦緊張,讓識性有機可乘。
Cnji2老師給王錚師兄的回覆,也是急時雨。謝謝老師將 和上所講過的重點,逐一列出,讓我可以檢視自己,到底在哪個節骨眼開始產生慣性作用?

要破慣性,得自己想辦法,重新質疑每個步驟,是否抓對要領?是否定位清楚?
慣性通常會形成一個「舒服坑」comfort zone,而使人失去覺性。有人以為打坐一轉眼就天亮,而我持咒會糊掉,都是掉入慣性的舒服坑。
定位之後,要開始從疑情下手去修行。我只記得要「用正念填滿生命空間」,卻忘了去感受什麼是我要填滿的「生命」?在心量上,無法闊展,持咒就只是在拼次數的多寡,這樣對嘛?不對,該怎麼辦?
一時疏忽,忘了眼前是要摸索出激發生命力的那一點,否則沒有一個定位點可以安住,難怪我持咒感覺輕飄飄地,一點都不紮實,怎能填滿生命空間呢?

回到原點,重新來過。



cloudgarden 在 周二 4月 21, 2015 6:56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(原因 : 筆誤)

王铮



第六課作業

這一課,師父在教材中,又幫我們整理了一下整個修行的大框架。 在大框架之下,還談到了幾個用心摸索的例子,都給了我啟發。

修行的過程,即我們從無明到明,需要經歷三個生命的階段:
一、人生定位
對現實人生產生懷疑,從而走上學佛的道路。期間,有三個很重大的疑情貫穿:
1)這樣生活對麼?-- 開始懷疑這物欲雜陳的生活,尋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。
2)如何才是對的生活? -- 何謂真實的人生(法身惠命、定位修行),何謂虛假的人生(我執與法執)?
3)學佛的目的是什麼? -- 理清楚之後,完成人生的定位。

二、修行之路
修行的過程,其方法就是:
1)定位:修行的每一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?
2)摸索:為達到這個目標,用什麼方法?
3)驗證:用的方法是不是對?能不能做得更好?達到目標了麼?

在《心經》的教材中,「觀自、行深、照見、度盡」,就是一個完整的行法,在每一個步驟,都有它的目標、方法和驗證。

三、兌現真實的生命
成就以後的境界,般若的境界。



教材中,師父詮釋了苦集滅道(從虛幻人生到真實人生的過程)。

苦:我們生活在一個虛妄的人生當中,不停地做心理推理而不知道要去何方,此即虛妄。
虛妄人生的存在模式是這樣的:首先,你是以社會的資料、記憶的資料做為個人的基礎(我執);其次,運用心理作用,進行合理的推理而到達那個目標,那是虛幻人生的架構(法執)。你把你腦筋裡的那些資料拿出來進行合理的推理,就這麼簡單兩件而已。
然後,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推理結果有衝突(法執衝突),又不願意妥協(我執頑固),痛苦煩惱就產生了。

集:因為迷失了真,所以執著在妄上。他不知道人生中除了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之外還有什麼。所以在執妄這邊越陷越深,將人捆得死死的,儘管怎麼失敗,能力再怎麼不足,還是千方百計想要弄到手。此為集。

滅:透過般若波羅蜜,就可以直接將苦和集除滅掉。當然還有其他方法,但般若波羅蜜是可以直接成就的。

道:滅苦集的方法。在這個課程裡,「觀自、行深、照見、度盡」就是一個滅苦的方法。


在教材中,師父提到的好幾個地方,都讓我感覺在生活中有所印證。

比如, “當錯誤的人生觀一破除,真實的人生觀不見得會出現在你眼下的人生裡,因為你會轉換目標。這個行業不幹,換那個行業去…於是你又混走了,結果仍舊在虛幻的人生裡打轉。因此我們要肯定,從必要條件再一次肯定何謂真實的人生,而去進行建設。” 確實,我們在虛幻的人生裡一直在「重新啟程」,一直活在虛妄的豪邁之中,這想來確實讓人洩氣。最近,公司前景不佳,個人一直在考慮換工作的事情,但是,倘若只是換一份工作而已,不是又在輪回中麼?所幸,今年開始了華嚴課程的學習,關於菩薩行定位的學習,也讓人看到了「橫出輪回」的希望。

比如,師父感慨了真實生命的磁場,“經典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,其所表露的是生命的作用和作用的現象,我們不能把它當知識看,若當成知識來研究,就看不到這生命的運作了。這是真實生命的存在、現象及其運作方式。你是否能感受到那股力量?很多人講磁場,這個磁場就很大啊!因為生命的主流在活動。(從「觀自」轉變到「行深」,從「行深」轉變到「照見」,然後變成「度盡」。)” 從中,仿佛感受到生命之流從虛假的輪回中,硬是破開了縫隙,並越來越洪大,最終衝破輪回的桎梏,呈現出它本有的燦爛。這世界上,大概再沒有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了。「經典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,其所表露的是生命的作用和作用的現象」,難怪閱讀經典總能給人以力量。人還不懂經典的時候,經典就已經在眷顧這個生命了。

另外,師父提到的「有限理論」和「無限理論」,也給讀經典打開了一扇窗「我們都肯定佛法不會欺騙我們,但它講什麼我們卻都不懂!因為我們是用大腦去想的,這不是佛法的真實內涵,佛法講的是什麼?我一直強調,佛經是佛陀的語言模式、佛陀的思惟模式,不是我們的,要先把這個弄清楚,理由在此。」最近讀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》,裡面有這樣一句經文「世尊告阿難言:‘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,此是諸佛甚深行處,難可解了,汝為信不?’」阿難回答的時候,也陳述了我讀經典時候的一個困惑「有諸眾生,信根不具,聞說諸佛甚深行處,作是思惟: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,便獲爾所功德勝利?」後來在師父的講經中,才明白「 此是諸佛甚深所行,難可信解」,如果不是站在佛的立場,用他的思維模式來理解,而用自己的大腦來想,恐怕想破腦袋,也是無法理解的。大腦停用,在修行方面,真是一個很大的關卡!

在具體修行的時候,「摸索階段愈長愈好」,這也是方法上很重要的一點。倘若前期功夫不扎實,不僅後續突破前進困難,還會導致退心。這點,在上一課Conji2老師回復的指導中,我也明確感受到了。該下的功夫,還是要老老實實夯實的。

在「度盡」這部分,師父提到了如何度人,如何度己(突破修行瓶頸)的問題。 對照自己,感受尤深。 比如度人方面,最近自己遇到一些事情,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幫助他人,感歎自己智慧不夠。 只能用大腦的方式,盡力做一些自己認為可以幫到一點的事情。 「這種人並非不能度,他不是不願意成道,亦非不願追求生命真相,是因緣還沒到呀!」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,深深感到這是一個不得不尊重的事實。 如此,也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從容一些。 「所以一定要為他保留一個最後的避風港,告訴他:「當你想追求生命真相的時候,來找我就對了。 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這種心量。 」讀到這裡的時候,一種慈悲的情懷又躍然紙上,讓人感動不已。 所謂度人,其實也是度已,讓心不再有掛礙。
「如果只是一個個的個案來度,難以窮盡。 假如從宏觀的大原則一轉,許多瑣瑣碎碎的細節根本就無所謂了。 明白嗎?若是掌握不到,就會被操縱了。 」向往這樣的大格局,通透、智慧!

在度己方面,師父在教材中也提到,「我們經常強調,修行人一定要有宏觀的量,然後要有微觀的行,實踐一定從微觀來,並且要很微細、很具體,修行不能大而化之。 然而整個「教」的指導卻必須宏觀,如果心量不夠大,「教」的指導境界不夠廣,行到何處都不知道,會很容易迷失。 」這不就是在說工程面和技術面的問題麼?最近我所遇到的事情,就是因為大家都迷糊在工程面裡,以至於「一起掉大險坑」。 想來都可怕。

“修行人遇到瓶頸時,最好放鬆自己,去唱歌、跳舞、看電影……三個月後回來接下去修,馬上就突破了。但是假如放下這個法門,立刻換另一個法門,那完蛋了!因為過幾年,同樣的毛病又會產生。” 這個問題,自己也遇上了,就是上次課程裡提到的「觀照」的問題。觀呼吸、觀念頭、持咒,其實都做過,但是現在依舊一片散亂。就是不肯踏實下功夫,或者賴著一個方法,也不顧效果如何,黏糊著,浪費了時間。理智、清醒地回顧自己、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有效率、更從容不迫、也才能更遠。


以上林林總總,是我這次閱讀教材後的啟發。我接觸師父的書也是今年2月份的事情,這幾個月下來,感覺寶貝好多,都來不及接,「大珠小珠落玉盤」,滿心歡喜。

「期望各位先將這部分安排一個很妥當的進度。講很快,兩天就講完了,但沒有五年的修行功夫,要到達「觀照」的境界,並不容易。不管你過去如何,從今天開始修行,我想這個法門足夠各位好好用功,帶你到波羅蜜多去。」

呵呵,來真的了!

5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三 4月 22, 2015 1:47 pm

vita



cloudgarden 寫到:本課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來得正是時候,因為我以持大悲咒來填滿生命空間,漸漸有了瓶頸。

[color=#666633]遇瓶頸,正是破瓶而出之機呢!炸開一次慣性,就蛻變一次。 bom lor]

6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三 4月 22, 2015 3:07 pm

王铮



cloudgarden 寫到:本課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來得正是時候,因為我以持大悲咒來填滿生命空間,漸漸有了瓶頸。
課文中提到:「為何停在某個階段裡那麼久而無法突破?此即「教」的宏觀不夠,」我不甚了解教觀的含意,不過和上說:「遇到瓶頸時,最好放鬆自己,」倒是給了我一個啟示,我可能太緊張了。

回到原點,重新來過。

师兄短小精悍的作业,真是让我羡慕!!大家省心省力的。
我还没有背诵大悲咒,就用十六字洪名来持的。有时候嘴巴越动越快,感觉也不对,应该有一个很适中的频率才好,让身心达到一种和谐。还在体会中。
您说到的得找到那个点,这个目标经常会被忘记,还真是这样呢,不知知觉中又着急上了......

7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李威立 周三 4月 22, 2015 6:00 pm

Will Lee



這兩週「五蘊」兩個字漸漸必較有立體感了起來。平時念心經時唸唸就過去了,不用心時只有2D的效果,我想這也是師父所說慣性的一種。日常生活中,分分秒秒都有著五蘊的作用,能夠靜下來看時,我的世界真的是這些無限的五蘊作用拼湊出來的,不僅自導自演,可能連觀眾席也都全包了。「五蘊」如何「皆空」,雖然念了書有一點概念,但是在實修的的方面是很不足的,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留意,打坐不能偷懶,往「照見」的路前進。

師父用「象限轉移」我心有共鳴。剛開始學佛時,遇到不是自己所想的情況,第一個反應就是改變情況,或是遠離不愉快的地方。事實上不管我學什麼或想什麼,地球還是一樣轉,一年仍然有四季,因果該發生的照樣發生。心轉境轉,象限轉移,本來就沒有問題,何必逃避 ( 其實也無處可逃吧 )。不過對我來說,寫出來容易,做的就難了。像剛剛收到一封同事的email,感覺裡面有幾句話寫的不是很妥當,立刻癲心即起,慚愧... 師父說「人跟人為什麼合不來?因為你的推理跟他的推理衝突,又不願意妥協,所以衝突,痛苦就來了。」「我執」跟「法執」在自己有信心時,覺得自己特別有經驗時,握的特別緊,特別覺得理所當然。對我來說修行最難的地方之一,就是完全被大腦作用的浪潮淹沒了時,自己連看都看不到的理直氣壯。

師父說「修行者已經不是『為什麼?』他既然衝進來了,哪有為什麼,他為的是『how』,是要如何在『真』這方面安住。」為什麼是問不倒底的,如何破「我執」及「法執」才是關鍵,如何能讓自己的世界「象限轉移」回真面目才是修行之道。

8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4月 23, 2015 12:10 am

vita



有警覺性,才能感受到"不僅自導自演,可能連觀眾席也都全包了。" Cool  

發現五蘊張牙舞爪而來.正是觀"心"時刻!

看不到"大腦作用"是苦無下手處,而看到了,要不要破?敢不敢破?又是一翻掙扎。

準備修行,是跟慣性拔河,是跟我執肉搏戰,需要耐心、魄力,以及永不服輸的傻勁。

這條路好不好走,不知道,但是嚐過箇中滋味的人,一定永不回頭。這就是學
佛的迷人之處啊!



vita 在 周四 4月 23, 2015 11:45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

9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4月 23, 2015 9:02 am

conji2



jsmtseng 寫到:第六課 ──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
經典所言,其表露的是生命的作用和作用的現象,若當成知識來研究,就看不到這生命的運作;這是真實生命的存在、現象及其運作方式,因為是生命的主流在活動,能感受到那股力量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《心經》的第一段這四句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事實上所講的都是「波羅蜜多」,沒有講到「般若」。其實這是行法上一個很重要的主題、主要結構,行法的基礎架設起來後,這是「定」的部分,後面才講「慧」。從這裡,先講到達「般若」境界的那條途徑怎麼走,後面再講「般若」是什麼。
sunny

10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4月 23, 2015 9:13 am

conji2



cloudgarden 寫到:本課「修到產生慣性,敢不敢破?怎麼破?」來得正是時候,因為我以持大悲咒來填滿生命空間,漸漸有了瓶頸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回到原點,重新來過。
聿青同學,您的親身經歷很是精采,也令我們很受用!尤其是您最後的「回到原點,重新來過」,這大破大立、隨時放下的勇氣,真是令人讚嘆! sunny

11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4月 23, 2015 9:34 am

conji2



王铮 寫到:第六課作業

這一課,師父在教材中,又幫我們整理了一下整個修行的大框架。 在大框架之下,還談到了幾個用心摸索的例子,都給了我啟發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「期望各位先將這部分安排一個很妥當的進度。講很快,兩天就講完了,但沒有五年的修行功夫,要到達「觀照」的境界,並不容易。不管你過去如何,從今天開始修行,我想這個法門足夠各位好好用功,帶你到波羅蜜多去。」

呵呵,來真的了!

「 所謂度人,其實也是度已,讓心不再有掛礙。」很深刻的體會,意味深長啊! sunny

12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4月 23, 2015 2:37 pm

conji2



Will Lee 寫到:這兩週「五蘊」兩個字漸漸必較有立體感了起來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為什麼是問不倒底的,如何破「我執」及「法執」才是關鍵,如何能讓自己的世界「象限轉移」回真面目才是修行之道。
威立同學,雖說「寫出來容易,做的就難了」,不過,「量變」是會產生「質變」的喔!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療癒的方式!時常寫,時常提醒,自然生處轉熟,而熟處反而轉生,也是一種方法喔! sunny

134/17 第六課討論區 Empty 回復: 4/17 第六課討論區 周四 五月 14, 2015 4:09 am

Admin


Admin

大家好,

[心經(一) 第六課學員心得整合] 彙整完成,歡迎大家至下列網址觀看下載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4SNGn75DvulY0VNNEVNOUN4NzA&authuser=0

敬祝  日安

華嚴學苑  合十

https://huayeneducation.666forum.com

回頂端  內容 [第1頁(共1頁)]
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